更好的居住條件讓人民安居樂業



白白胖胖的葫蘆、金燦燦的南瓜、卷曲碧綠的絲瓜爬滿花架,石榴、月季、西府海棠等北京胡同四合院裡常見的盆栽在屋簷下生機勃勃。這幅美麗的畫面出現在北京東四流水巷,是北京市城六區背街小巷美化綠化提升工程的一個縮影。

過去,背街小巷的居民們生活在有許多私自搭建的小煤棚、墻角堆砌物料的胡同裡,臟亂差的環境一度讓他們難以忍受。而現在,改造後騰出的空間通過小微增綠、立體增綠,使平房區的居住環境變得更好瞭,成為名副其實的“百花深處”。在十九大即將召開之際,流水巷居民安素雲自豪地說,“我敢說之後咱北京城的胡同更漂亮。”

十八大以來,在黨和政府的努力下,人民居住條件得到瞭顯著的提高。從住有所居,到社會基礎設施的完善,再到宜居環境的建設,中國人住的越來越舒心,越來越幸福。

落實政策保障

“安得廣廈千萬間,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,風雨不動安如山。”習近平總書記曾引用杜甫的這句詩來表達對民生的關切。對老百姓而言,“住有所居”是城鄉居民共同的願望。

據國傢統計局公開的數據,2016年,中國的城鎮化率為57.35%。住房問題是全社會持續關註的熱點,牽動著十幾億人的神經。2016年12月中旬,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,要堅持“房子是用來住的,不是用來炒的”的定位,要求回歸住房居住屬性。2016年12月21日,習近平在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十四次會議上進一步指出:“要準確把握住房的居住屬性,以滿足新市民住房需求為主要出發點,以建立購租並舉的住房制度為主要方向,以市場為主滿足多層次需求,以政府為主提供基本保障,分類調控,地方為主,金融、財稅、土地、市場監管等多策並舉,形成長遠的制車隊監控系統度安排,讓全體人民住有所居。”

5年來,各地政府不斷努力。以北京為例,今年9月20日,北京市住建委會同北京市有關部門聯合發佈《北京市共有產權住房管理暫行辦法》(以下簡稱《辦法》)。根據《辦法》,政府可通過與購房人按份共有產權的方式,將其持有的部分產權的“使用權”讓渡給首次購房人。

除瞭推進購租並舉的措施之外,保障性安居工程也使城市居民住房得以保障。在棚戶區住房改造方面,過去8年,中國政府已使8000多萬住房困難群眾“出棚進樓”,今年將再完成600萬套的棚改任務,2018年到2020年,中國將再改造各類棚戶區1500萬套。在公租房建設方面,截至2016年底,已有1126萬戶傢庭住進瞭公租房,2017年,住建部要求各地在年內完成公租房新增分配200萬套。

在農村,農危房改造是精準扶貧的重要組成部分。以內蒙古為例,自2009年實施農村牧區危房改造工程以來,內蒙古自治區116萬戶農危房得到改造。此外,中國政府還對邊境一線地區和“三少”民族地區采取瞭特殊幫扶政策,僅2016年一年就開工建設32.53萬戶農房,竣工31.12萬戶,完成投資約180億元。

完善配套設施

通過完善基礎設施讓城市居住大環境對弱勢群體更友好,是讓城市更宜居的必要舉措。2012年6月,國務院頒佈瞭《無障礙環境建設條例》(以下簡稱《條例》),明確瞭依法開展無障礙環境建設是政府責任和社會義務。《條例》頒佈5年來,全國已有近140萬殘疾人的傢居環境得到瞭不同程度的改善。

不斷完善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讓人們出行更方便。5年來,中國擁有地鐵運營線路的城市從17座增加到27座,獲準建設城市軌道交通的城市由2012年的35個增加到43個,地鐵的運營線路裡程從1740公裡延伸到3169公裡,日均客流由2448.2萬人次增加至4408萬人次。

這5年,中國的居住環境變得更安全。2016年12月18日國務院出臺《關於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》進一步加強安全生產工作。7月21日,住房城鄉建設部副部長、安全生產管理委員會主任易軍表示,2017年下半年要加強房屋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、城市安全運行風險防控、房屋使用安全監管等工作,保障住房城鄉建設系統一方平安。

海綿城市建設也在穩步推進。2013年12月,中央城鎮化工作會議提出,建設自然gps車隊管理平台積存、自然滲透、自然凈化的海綿城市。2015年《關於推進海綿城市建設的指導意見》明確,通過海綿城市建設,將70%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。到2016年,全國共設有30個海綿城市建設試點。在未來,街道路面上有很多積水的日子將會成為歷史。

這5年,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瞭長足發展。在公路建設方面,十八大以來,全國新改建農村公路98.2萬公裡,新增406個鄉鎮通硬化路、59588個建制村通公路。截至2016年底,全國農村公路總裡程達到396萬公裡,99.99%的鄉鎮和99.94%的建制村通瞭公路,99.02%的鄉鎮和95.37%的建制村通瞭客車。

“互聯網+”也為農村居住條件帶來現代化的色彩。2015年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,2020年實現約5萬個未通寬帶行政村通寬帶、3000多萬農村傢庭寬帶升級,使寬帶覆蓋98%的行政村,並逐步實現無線寬帶覆蓋,總投入超過1400億元。寬帶網絡覆蓋到村村落落,村民們足不出戶,便可知天下事。

推進生態建設

新鮮的空氣、綠色的植被、幹凈的飲水……這5年,隨著生態文明建設的不斷推進,人們居住環境的綠化條件不斷優化,生態環境質量得到顯著改善。綠水青山走回居民身邊,綠色生態的健康宜居環境讓居民們住的更舒適、更放心。

浙江省安吉縣以生態立縣,2005年8月15日,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在安吉縣餘村調研時,首次提出“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”的重要論述。十八大以來,為瞭切實改善人民群眾的生活環境,安吉縣南北湖村從生活垃圾處理為切入點,抓好垃圾分類工作,運用高新技術使垃圾變成有機肥。這不僅引領綠色生活,改善群眾居住條件,也提高瞭當地生態文明建設的水平。

2013年,國傢農業部啟動瞭“美麗鄉村”建設工程。在爭創“美麗鄉村”的過程中,農村的生活環境一日比一日好起來瞭。從以“水安、水清、水美”為目標治理生活污水的浙江縉雲縣,到謀劃“村村通天然氣”的河北巨鹿縣;從通過循環農業和沼氣池解決畜禽糞便污染的貴州遵義,到推廣垃圾“戶分類、村收集、鄉轉運、縣處理”的江西龍口村……農村越來越宜居,不僅體現在那越來越牢固的一幢幢農房中,更體現在呼吸的每一口空氣、飲用的每一口水中。

一個生態宜居城市離不開綠色植被、凈水和空氣。在海南三亞,7個位於主城區的城市公園形成公園帶,使中心城區綠地增長600公頃,人均綠量增加6到8平方米。大面積的綠化不僅能增加綠意,也為城市解決暴雨必澇的問題。




在江蘇南京,南十裡長溝二支經過截污、清淤、河岸綠化等整治工程,從“龍須溝”重新變回“清水塘”。在黑臭河道的車輛監控系統治理過程中,南京許多和南十裡長溝二支一樣河道正在被復原,水質變差、排水不暢等問題也在被逐漸修復。

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次會議上,習總書記提出“讓人民群眾有更多獲得感”。不論是“美麗鄉村”還是“生態城市”;不論是污染治理,還是節能減排,十八大以來,人民群眾的居住環境一天比一天好,獲得感也更強瞭。



(原標題:更好的居住條件讓人民安居樂業)



本文來源:人民網-人民日報海外版

責任編輯:王曉易_NE0011
arrow
arrow

    bbv355xj77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